防晒霜,是指添加了能阻隔或吸收紫外线的防晒剂来达到防止肌肤被晒黑、晒伤的化妆品。有效预防黑色素的产生,晒不伤,才能时刻保持青春润泽。防晒霜的作用原理是将皮肤与紫外线隔离开来。
防晒霜中含有的一些成分,包括尿囊素(一种最初在聚合草——symphytum officinale)中发现的分子,聚合草即被通称为紫草的一种植物,但现在大多为人工合成),没药醇(发现于洋甘菊,现在也多为合成)和甘草提取物,具有抗感染性并可抑制皮肤红肿的出现。红肿是当前标准下用于评估spf水平的临床表现,含有这些分子的防晒霜的spf值可因此被高估。已经发现大多数防晒霜的遮光剂中含有水杨酸盐、二苯甲酮、对氨基苯(甲)酸副产品、肉桂酸和氰双苯丙烯酸辛酯等具有高效抗炎作用的成分。问题是这些成分除遮光外,还是防晒霜起效的重要组分。人们当前正在关注抗炎效果最多可持续多久,目前研究发现至少可持续几个小时。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可以抑制红肿症状出现和发展的分子,无论其他效应如何,在当前测量体系中都可导致人们高估其实际spf效果。外用防晒品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其活性成分,无论有机还是无机,均来自矿物质-二氧化钛和/或氧化锌。尽管这类矿物无法用于生产高spf的防晒霜(spf50,甚至更高),最重要的是因为其抗炎效果,高spf的这类产品无法对使用者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。